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記余師紀念學術研討會(by高郁絜)


(圖片點選可放大)

卷一 那晚, 老師緘默的離去


  9/7那一天晚上,您選擇緘默的遠去,約莫八點鐘。當時我正與共同展開醫院實習的心理師夥伴們聚餐,製造著喧嘩...突然間有位夥伴站起來,對著其他人說「我要走了」。現在還是不明白,我看見的是否就是你轉身離去的背影?

  大夥兒各自離開後,我走在書店街,好一段時間沒買書當晚卻買了本回憶錄《我所緘默的事》,當時並不知道你已遠去的消息,也沒料到閱讀這本書本身會因此成為我接受你離開這件事一個很大很大的安慰。




卷二 從故事中竊取往事-余德慧教授紀念學術研討會

我們是個喜歡說故事的家庭。我父親留下一本付梓成書的回憶錄和一份更吸引人卻未出版的回憶錄,以及一千五百多頁的日記。母親雖不寫作,但她告訴我們許多她過去的故事,故事通常以一句話結尾:「可是我一句話也沒說,我保持緘默。」在複雜難懂又權威的母親去世後,自認是叛逆女兒的我,發現自己對母親的感受始終無法平靜。我開始從舊照片中竊取往事,試圖用說故事的方式釐清對母親、父親、前夫、乃至一些我從沒想過和自己關係親近的人的感受。 ~阿颯兒.納菲西,《我所緘默的事》

  12/8星期六,台北飄著雨,在台大心理系系館舉辦以您為名的「余德慧教授紀念學術研討會」,會場來了超過250位聽眾,塞滿台大心理系系館及兩間同步播聽室。柯永河老師來看看您,楊國樞老師捎信給您,我們還共同聽著工商鄭伯壎教授的〈懷念小余〉,笑著談你年輕時的三寶香菸、咖啡、柏克萊夜未眠,也說著你博士後留學柏克萊時期的風采--籌組國事關心會、整天泡在I-Pac量化統計中心……當時您究竟在那裡看見了什麼?使得您留學回國後,毅然而然轉向詮釋與人文取向的心理學,我想我是永遠都猜不透了。

  世新大學社心系葉啟政教授則說一路看著你「從正道走向歪道」,他說狹義的科學與邏輯,本就是與禁慾主義在同一土壤裡長大的,而你卻放棄了禁慾主義選擇隨心所欲,你的學術語言常大膽的溢出概念系統,這是你理性化下的任性。照理說你的學問之路應當是越來越有挫折,但是卻看你的學問充滿新知與感性,歪得是越來越有人味了。

  王浩威醫生則一邊追憶整理您學問做為一種志業的發展史,讓我們看到您很早就在構思亟待發展的藍圖--民74年您就提出了概念圖《我國社會階層訴求機構分析》,開始去思考我國國民從嚴重精神疾病、中度心理治療乃至輕微日常生活的心理慰藉這條心理需求的光譜中,如何去契合本土性的現有的醫療乃至民間機構。您創立了《張老師月刊》--大眾取向的人文心理學,實踐為大眾而寫的心理學寫作,所主張的「百姓日用即道」現在看來還是散發著濃濃的對於人的關懷。

  「余教授具有頑強打破學科界限的意志」,這雖然是藉由今年甫拿到博士學位的彭榮邦學長之口說出的,卻也是多數2010年參加「人文臨床與療癒計畫」來自不同領域的教授學者們對您由衷的感謝。台大心理系吳英璋教授則說「看余德慧的文章,其實看到第三遍還是會看懂的,其實你是會寫清楚的」。不過也和王醫師一樣,大致是向聽眾及後輩學者們拋出如下尚待解決的問號:我們需要「本土化」的臨床與諮商心理學嗎?您浩瀚的人文臨床概念要如何和當今台灣狹義的臨床接軌--還有多遠的距離?
  政大心理系耀盛老師則藉由與您共處的不間斷的「進德修業讀書會」以及「思想散步」時光,身教式的體驗你在正式論文出版前不斷進行反覆的思想鍛練,那治學認真的態度。
 
  老師,其實真的還來了好多好多的學者,余安邦、李維倫、蔡怡佳、王心運、汪文聖、宋文里、李宜澤、龔卓軍、石世明還有好幾位護理系、人文學系等等的學者朋友們您是知道的,還有黃光國教授、朱瑞玲教授、王叢桂教授、黃囇莉教授、孫蒨如教授、葉光輝教授、黃榮村教授等還有許多無法明確列完的老師們,聽他們說著與你的故事,

  我想自己是試圖從這些他們的往事之中竊取你的往事,用聽到故事--再說一次故事的方式,整理這兩年受教於您卻沒釐清的那些和您在一起的感受。



卷三 
尋尋覓覓的,毋寧是夾在片段之間的空白──那些緘默的部分

  怎麼寫都無法正確表達自己對您的感受,於是這段日子選擇緘默著,卻在自己終於開口對您說話時,一句也沒有引用到你曾說出口的話,最近早已悲哀地發現,無論是以照片、文字描述、甚至事實,都是不夠的,只揭露了您某些細節,卻始終是沒有生命的片段。於是決定使您以緘默的姿態繼續使您存在著。
 
「……或許,所有故事最常見的共通點之一是敘述不在人世的雙親,迫切需要藉此來填補他們的去世所留下的空虛。這個過程最後的終點不是完結--至少對我而言不是--而是理解。這份理解不見得可以帶來平靜,卻或許可以藉由敘述的過程使我們認同我們的父母,經由某種形式使他們重新復活,現在我們終於可以做主,塑造我們自己故事的輪廓。」
 
  或許,正如世新大學葉啟政老師說的「德慧,這不是為了你,而是為了我們自己、為了這些後輩的學生」。謝謝您老師,爾後也會藉由寫信對您說說話,與您在靜默之間應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