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8日 星期五

「宛在」─ 追憶余德慧老師(—— by 東華族群所蔡明偉)

   
於是,我深深覺得「在」與「不在」之間,接際著一片遙思的地帶,告訴著我說:其實余老師是藉著「宛在」的方式,以一種似假猶真的切近感、無形的實體,仍然與我們談生道死,一切如昔……。


  老師的辭世,驟然讓我凝思「在」與「不在」之間的關係。

  若我歸結兩者的對立性與絕對的差異,我知道,這有違老師生前有關生死觀察的教誨,而且也非老師寓居於世的風格。

  但是憶起受教於余老師的那段求學點滴,我不得不承認,個人私底的情緒終究讓我意識到老師的「在」與「不在」,居然也是一道撕裂痕,裡頭有無法言喻的沉鬱。

  9月15日奔赴花蓮,在靈堂(或講堂)前,喃喃地與老師話別。沒有強烈的哀慟,只有輕柔的私語,話語中凝望著老師遺容的同時,突然想到「音容宛在」這四個字,紊亂的思緒不自覺陷落「在與不在」的思索之中。

  老師「不在」了嗎?

  此刻,余老師的「存在」,再也真實不過了。所有老師的親人、同事、門生不正對著「存在」的感懷與惦念,道出千言萬語的不捨嗎?

  若老師還「在」,那應該安置在我們生命或記憶的哪層深處呢?

  於是,我深深覺得「在」與「不在」之間,接際著一片遙思的地帶,告訴著我說:其實余老師是藉著「宛在」的方式,以一種似假猶真的切近感、無形的實體,仍然與我們談生道死,一切如昔……。

  回程的列車上,追憶余老師在「宗教與文化」課堂的啟蒙和論文指導,2005年初秋,首次造訪老師的研究室後,從此我便相信--「師生」是世間智識關係的「親屬」,而非「從屬」,除了授業解惑,還有著一種認了彼此的緣份……。

  當我想起老師言潔意深的話語,想起老師手持放大鏡,神情專注地陪同學一起導讀,想起口試之前,老師耳提面命交代該注意的重點,想起老師微笑細語的鼓勵……,種種觸景,但思緒卻是淡淡、緩緩,而「宛在」的身影即在沉思中悄然滋漫。

  望著車窗外斜雨飄飄,心境如雨境。當話語承載不住五味雜陳的心情時,心中只能默禱: 「感謝您引領我進入Bataille與Luhmann的世界,學生永誌師恩……,老師請慢走!」


感述於2012年教師節前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