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0日 星期四

Only the unknown can be the center of productivity(——by 李維倫)

這張照片(點圖放大)是2006年6月24日在東華大學文一講堂前面所攝。有一百多位好友、門生、故舊從台灣各地來到花蓮,參加余老師退休講座。當時的邀請函是這麼寫的:

我們的師長余德慧教授,將於今(95)年暑假自花蓮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退休。藉著這個特別的日子,我們想邀請您,以及他的故舊門生、親朋好友前來東華大學,大家共聚一堂,敘舊言歡。同時我們也敦請余德慧教授做場退休專題講座,聆聽他的敘說,欣賞他的風采。


  署名的有怡佳、耀盛、阿邦、與我。

  余老師出場時牽著皮皮,上台後皮皮叫了兩聲,眾人大笑。如此開始了一場輕鬆歡樂的談笑敘舊聚會。

  許多余老師的故舊友人都上台說著跟老師的關係、對老師的印象。其中最常聽到的陳述是像這樣:「我認識小余……年了,……其實我一直都搞不清楚他在做什麼!」如此的話語出現多次,每次總是獲得眾人撫掌大笑,好像心有戚戚焉!

  余老師也是十分高興,不以為意。可能是因為來賓說話佔時太多,也可能是不想讓人「不知道他在說什麼!」而煞風景,余老師當天並沒有真的演講,就把準備好的講稿影印分送大家。

  一個大家「都不知道他在搞什麼的人」,卻可以吸引一百多人來到花蓮齊聚一堂,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不過,為什麼不?或許正是一個「大家都不知道」的unknown,才能做為有如此巨大吸引力的中心吧!

  如果大家都知道余老師在做什麼,都可以清楚明白地解釋他的所做所為,那麼或許大家對他會沒有疑惑,都很安心,但他就不是余老師了,就沒有了這樣的吸引力了。Only the unknown can be the center of productivity.

  可是,如果大家真的都不知道他在說什麼,那大家掛在心上的(或者說他掛到大家心上的),又是什麼呢?讓我繼續想想。

李維倫 (東華大學諮臨系)



1 則留言:

  1. 謝謝維倫老師!那是我最後一次聽余老師演講...

    依稀記得老師緩緩述說著伊底帕斯死亡神喻的故事.....若是處心積慮依舊無法逃離死亡神喻,何不停下腳步,回頭,正面迎向它?我一直記得這個給人面對問題時有更多勇氣與力量的反思。退休演講會上這個簡單故事,帶出老師從心理學走入生死學的努力。

    老師的演講有種魔力,好像懂,但說不出個所以然...拋擲在語言文字外的領悟。

    憶勳

    回覆刪除